【本地】团结奋进 大胆创新——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政工作纪实

2017-04-18

来源:黔南热线

    走进三都县社会福利中心,像是踏入一座美丽的花园,这里绿树成荫,鲜花满地,有林间小道,有六角凉亭……门口几张长椅子整齐地摆放着,几个老人正在椅子上沐浴阳光,享受着这安逸的时刻,时不时张开膀子,伸伸懒腰,慢悠悠地扭动身体;大厅里,老人们正围着热乎乎的暖炉,在畅快地聊着天,脸上浅露出幸福的笑脸,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在长椅上,一位耄耋老人安静地坐着,记者走近时,老奶奶张嘴笑了笑,并用手拍了拍旁边的空位置示意记者坐下来。这位老人,名叫陆眀桃,现居住在三都福利中心,老家来自三都丰乐社区的一个山村,今年70多岁,这是她在福利院居住的第7个年头,因无子嗣,年老无依靠,政府把她和丈夫从老家接了过来。2015年,一同居住在福利院的丈夫去世了,政府妥善的安排了后事。

  “这里生活条件很好,比在家好,也有伴,闹热得很,逢年过节政府还给我们发红包和糖。”陆奶奶乐呵呵地说。

  养老院的的建成以及一项项贴心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得鳏寡孤独的老人们可以在养老院里安心颐养天年。

  近年来,三都县民政局始终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创新为要”的思路,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为目标,真抓实干、争先进位,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以民为本   织密编牢民生“保障网”

  “去年我家因暴雨灾害导致房屋坍塌,整个房子都被水冲走了,后来政府帮助了我们,给我们发钱、生活用品和粮食,还帮助我们重新建房子。”家住大河镇和平村苕寨组的特困户杨胜才告诉记者。

  发救助保障金额、建设农村幸福院、整修环村道路、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出台创业优惠政策……一项项扶贫措施,一个个暖心政策,都展现了三都县民政局对贫困村民的关怀。作为社会保障的职能部门,民政部门承担着兜住民生底线的重要职能,坚持以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困难群体构建基本生活保障网,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

  多年来,三都县民政局保持民生资金高投入,不断加强民生政策落实。今年三都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32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528元。全年城乡低保金共发放了5901.12万元,救助了29.15万人次;发放了残疾人护理补贴73.92万元,救助残疾人对象1358人。目前,已发放五保供养金4019.54万元,率先实现了农村低保线、五保线(分散供养)和扶贫线“三线合一”。

  今年月初刚满九十岁的周云翠,家住大河镇大河村6组,在收到装有高龄补贴的小信封时,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拉着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地说:”谢谢你们,谢谢……”

  三都县民政局围绕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困有所助、孤有所养,扎实开展大病救助、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救助等工作。去年以来,累计发放救助金1409余万元,救助4779万人次。并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使城乡低保、五保、孤儿和困境儿童得到及时帮助,有效保障。同时,联合三都团县委、红十字会等定期开展“情暖万家”、“慈善助学”等活动,通过开展爱心活动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发挥了慈善救助的补充作用。给孤儿和留守儿童撑开了一把又一把温暖、幸福的保护伞。

  在儿童福利院记者了解到,目前,三都儿童福利院共有孤儿54人,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6岁。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为国家下拨的两金(农村五保供养金和农村低保金)以及社会捐赠等。福利院院长龙运兴告诉记者:“目前孩子们都正常上学,周一至周五住学校,周末回家来。同时,为进一步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计划结合孩子自身兴趣爱好,利用假期对孩子开展艺术、体育等特长培养,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孩子成人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创新 稳步推进社会福利

  三都县社会福利中心是县城唯一的社会福利性机构,日前,已建成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正在建设中,老年养护楼、老年公寓列入建设计划。现有院民81人,残疾人8人。为强化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三都去年组织县人民医院、县职校、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共22人赴杭州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提升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

  古人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张学进是居住在社会福利中心的一名老人,家里现在只有他一人生活,亲朋都住得远,平时也没有太多娱乐活动,这样的生活让张大爷感到非常孤独。自从社会福利中心建起来后,张大爷每天都与新结实的朋友相约来到这里,一起聊天、下棋、打扑克、看书,现在生活在社会福利中心,张大爷感到很幸福。

  如今,像张大爷这样的已不再是个例。去年以来,三都县民政局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不断推进三都城市社区建设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城乡敬老院保障体系,实现全县农村敬老院镇(街道)全面覆盖。完成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12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家,社区服务站20个,“四型社区”11个,社区协商试点2个,并积极努力探索具有三都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造了一处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智慧民政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三都县民政局局长陆仁标表示,其实发展养老服务,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解决好农村人的养老难题十分重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2017年民政八项重点工作之首。明年三都将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力争新增集中养老床位200张以上,继续做好农村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项目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五保优抚老人,老有所依、有所靠,幸福安享晚年。

  一项项民政工作、一个个品牌亮点、一件件惠民实事就像一汩汩幸福的泉水,滋润了水乡儿女的心田。

  夯实基础   双拥创建卓有成效

  “年龄大了,身体不好老生病,幸亏有民政局的救助,给我们定期发优抚金,让我们整个家得以维持。”退伍军人赵寿江说。

  多年来,三都县民政局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逐年提高补助标准,去年共为1227名优抚对象足额发放抚恤金911.46万元,发放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金95.46万元,接收安置退役士兵58人,并开展重点优抚医疗救助工作,缓解优抚对象就医难问题。

  仅2016年,三都民政局就在春节、八一建军节期间,共走访慰问各类优抚对象4346人(户),发放慰问金总额52.7万元;慰问驻县部队,为县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发放慰问金共计6万元。同时,三都县民政局一如既往的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率达到100%。

  切实加强烈士褒扬工作。每逢清明节期间,三都民政局积极组织开展烈士公祭等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抢救、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县市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规范管理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2016年,三都县共办理婚姻登记2217对,补领婚姻等级证件152对,离婚登记172对。在婚姻管理服务方面,陆仁标称,民政局一直以来都认真贯彻落实《婚姻登记条例》,严格婚姻登记程序,实现全县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

  此外,在殡葬改革工作方面,陆仁标还介绍:“为推动以节约土地资源为目标的葬式结构调整,实现“三位一体”的殡葬改革工作。我县正在建设归神园殡仪馆,目前,归神园主体工程和入园公路建设规划设计已完工,预计2017年5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为加强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县民政局积极发放殡葬宣传材料3000余份,并制定出台相关殡葬改革惠民政策,积极营造现代文明殡葬习俗。”

  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是新时期赋予民政的神圣职责。近年来,三都民政工作蓬勃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改善保障民生、服务社会为根本目标,抓重点、出亮点,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双拥优抚、社会福利和民生专项事务管理等工作体系建设,助推三都县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栉风沐雨六十载,三都县喜获无数辉煌成就。在未来的日子里, 三都将继续抓好社会救助、防灾减灾救助、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着力推进城乡社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福利等工作体系建设,继续保持一腔热血,热忱为水乡人民服务,砥砺奋进铸辉煌,再谱华丽新篇章。(图片由三都县民政局提供)

 

三都县庆项目圣山大道快速推进

  近日,在三都圣山大道项目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多台大型机械设备正在有序运作。据了解,为了赶工期,施工方从全国各地调运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130多台,并且每天同时作业,整个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当中。目前,总工程(量)已经完成了70%左右。

  圣山大道项目是贵州省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三都60周年县庆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起于县第三中学门口,止于姑鲁景区,项目总投资约9.3亿元,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全长5.1公里,双向六车道,宽48米,项目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

  目前整个项目的土石方开挖已完成985万立方,清淤回填43万立方、挡墙混凝土7500立方、建造盲沟2700米,截水沟1500米、建成涵洞三座、管网施工120米、边坡防护锚杆施工8公里、改建河道250米。

  据圣山大道项目部总经理刘实行介绍,目前施工基本上做到了人停机不停,24小时开工,不管是刮风下雨,不间断、不停工,这个工程工期全部都在可控之中。下步重点就是管网建设,边坡防护以及路面工程,整个项目预计在8月底要全部竣工,为三都县庆献礼。(记者:杨玉子)

河南省佛教界为拉揽村捐助30万

  近日,河南省宗教局及佛教界到三都拉揽村捐资开展亮灯工程,此次河南省佛协共捐资30万元,其中,少林寺、白马寺、大相国寺各捐资10万元,款项将为拉揽村安装一百盏太阳能路灯,路灯安装后,将改善拉揽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助力该村脱贫攻坚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

  仪式结束后,河南省宗教局及佛教界一行前往高寨,走访了李玉清等困难群众家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为每户困难群众送上了1000元慰问金。(作者:韦仕恒 韦大永)

深圳市游友教育发展事业公益中心

资助普安镇147名贫困学子

  在三都县普安镇高硐村驻村干部的牵引联系下,4月8日至11日,深圳市游友教育发展事业公益中心义工一行13人,对三都县交梨中学、高硐小学推荐的147名贫困学生进行爱心助学家访活动。

  来自深圳的义工们在学校老师的指引下,深入到每个贫困学生家中,详细了解登记学生家庭情况、经济收入状况和学习生活情况。家访后将贫困学生信息,输入游友资助平台进行爱心结对子资助,结对成功后,贫困学子每年获1200元的爱心助学金。只要受助学生学习成绩不产生大幅度下滑、不辍学,可获得资助直至高中毕业。

  据悉,深圳市游友教育发展事业公益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第一家民间纯公益助学机构,以“关注山区教育”为纽带,采取入户走访的形式,核实贫困学生情况,通过“一对一定向跟踪帮扶”形式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截止目前已累计帮助1893名孩子实现求学梦。(作者:刘纪辉 张奕)

大河镇多举措促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为推进返乡农民工稳妥就业积极创业,三都县大河镇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召开镇村干部大会、深入村社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择业创业。

  该镇积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指导,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开展种养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返乡农民工1300余人,并带领部分返乡农民工到宏发养殖场、和平村茶园基地等多家本地种养基地考察学习,积极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培训3期,培训200余人次,多渠道、全方位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技术培训和心理辅导。同时,联合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为创业人员提供无息贷款,及时组织特色效益农业补助和中小企业帮扶补贴资金申报;组建服务联络小组,主动对接承担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后续跟踪等服务。(作者:韦红姗  何银树)

贵州圣山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助农脱贫致富

  4月16日,贵州圣山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苗龙村举行开工仪式。

  据了解,贵州圣山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利用三都本地优质的农业资源研制而成的饮品企业,公司秉承“绿色健康,质量为本,信誉第一,带动脱贫”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产业脱贫道路,着力打造民族地区特色品牌。公司项目建成后,年可收购鲜杨梅50万公斤,解决50多人稳定就业,带动200户贫困户800多人种植杨梅致富。同时,公司建成达产后,将集产品研发、销售、农业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将为三都县农业产业转型提供借鉴。

  开工仪式上,贵州圣山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与北京、成都等十三家经销商签订预售合同。(作者:詹孝伟)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著作者享有,
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其他疑问请联系896153354@qq.com

————— 三都便民生活 ————
便民查询
便民信息
同城服务
附近商家
三都征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