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一个思考人类的地方

2016-08-27来源: 黔南热线

龙永图张景安戴斌论道绿色化发展

黔南,一个思考人类的地方

  以黔南60周年成就展在民族文化宫的展厅为“演播室”, 在“绿色天堂”背景衬托下,《生态黔南•探寻绿色之路——绿色化发展论坛》在京拉开序幕。

生态黔南 探寻绿色之路——绿色化发展论坛现场

  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理事长张景安,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作为嘉宾,参与本期《论道》。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倩主持。

  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世界喀斯特朝圣者心中的麦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马尾绣;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最好的山水之一。这个不可思议的组合,就是黔南州。

  沿着黔南遗产游、天文游、乡村体验游的路径,以三都县水书先生现场书写的“水书”作品为为引子,龙永图等就“生态黔南•探寻绿色之路”话题。

生态黔南 探寻绿色之路——绿色化发展论坛现场

  当董倩问龙永图是否到过黔南时,龙永图说,印象深刻的是,80年代,在外经贸部工作的时候去过黔南,主要在独山,当时,带着一大批外国专家专门去考察独山盐酸菜,力争让盐酸菜走向世界。当时,盐酸菜是坛坛罐罐装存,不便于运输,便提议在独山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后来就建成了。90年代又一次去了黔南,主要是荔波,觉得荔波非常漂亮,就不断推荐朋友去荔波旅游。我觉得黔南的风景比起瑞士,一点也不差。黔南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好比有了顶级的“食材”,但还需要“大厨”“精雕细刻”,才能变成一桌“丰盛的大餐”。

  谈到黔南即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龙永图说,黔南平塘的射电望远镜,这是一种难得的科技资源,把科技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是完全可能的,对青少年更是有吸引力的。黔南的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关键是把这些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高质量的打造,同时,在转型中要注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节目现场书写水书

  谈到黔南乡村体验游4.0版本。龙永图说,乡村游非常重要,老百姓受益。4.0版本是针对高端人群,1.0版本也是需要的,旅游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任何层次的旅游,必须是高质量的,体验游是大的方向。要改变旅游管理者的思维方式,要守住发展底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发展农家乐,才能保护好乡村自然环境,才能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游。

  龙永图说,现在黔南已经可以说旅游资源的种类已经非常齐全了,既有像荔波这样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又有像三都这样的文化资源,又有像平塘这样的科技资源,把所有的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天然资源都转化成旅游资源,但是这还不够,还要把这些所有的资源把它打造成真正的旅游产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围绕着黔南遗产游、天文游、乡村体验游以及健康游,张景安、戴斌等专家也结合自身的专业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张景安说,黔南的天文游,将对世界科学发展起到大作用,对周围科学氛围的营造起到巨大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张景安非常乐观,“全世界的科学点都是旅游点,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戴斌则表示,文化资源一定会给黔南添彩,但是一定要转化,这个转化的路径,就是让老百姓,特备是普通老百姓触手可及、能看得见摸得着。黔南有好看的、有好吃的,交通又便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黔南,未来有起飞的条件,生态黔南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

现场水书讲解

  天文游,代表了对未来的探索,科技感十足;遗产游,代表了对于过去的珍惜,历史感充沛;而乡村体验游,则是当下生活方式的选择,绿色概念充分。

  专家们说,旅游,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可以给自己放个假思考人生;而在黔南,从过去,到当下,再到未来,你可以思考整个人类。一位到过黔南的专家感概:在黔南,不仅可以“论道”,还可以“悟道”。

  黔南州旅游局局长王明亮,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范红,中国商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魏稳虎、时事评论员朱煦作为评论员参与《论道》。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著作者享有,
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其他疑问请联系896153354@qq.com

————— 三都便民生活 ————
便民查询
便民信息
同城服务
附近商家
三都征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