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三都:鼓声催人奔小康

2017-04-20

来源:贵阳日报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8.5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2.07亿元,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478元提高到8289元,五年间减贫11.41万人……“十三五”开局,作为全省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葡园之喜。

  “十三五”开局,县委书记梁嘉庚提出,“打造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到2020年,完成8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1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攻坚任务。”

   产业扶贫 “五大产业”成农村经济新引擎

近年来,三都立足资源优势,打好开放牌,做足水文章,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省委、省政府‘分散式扶贫向集中式扶贫转变’为契机,依托生态、区位、山地高效农业等资源优势,创建‘产业化扶贫、集团帮扶、山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四位一体的‘三都扶贫模式’。”县委副书记、县长潘仕进向记者阐述三都的脱贫思路。

走进普安镇交梨精品葡萄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葡萄让人目不暇接,密密麻麻的立架式葡萄种植水泥桩一排排立在长达10公里的园区路两侧,从山脚延绵而上,远远望去,3万余亩的连片葡萄园像一件绿色的新衣将整座山包裹起来,十分壮观。

三都水晶葡萄种植的历史已有20多年。2008年,上千万元的扶贫资金改善了交梨社区的基础设施状况,一条长达10公里的园区路将分散的葡萄园串联起来,前进村30多户种植大户成立交梨山野水晶葡萄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品种”的“五统一”模式发展壮大葡萄产业,目前已有1936人参与合作社,基地年产水晶葡萄50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2013年,前进村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人均收入达16200元。

在九阡镇水梅村1.8万亩的白茶基地,几百名工人正忙着采摘茶青。采茶人来自周边乡镇和各个村庄,吃住在茶场。“茶青一斤能卖25元,动作快点能采到4到5斤,一天就有100多元的收入,每年我都会干上近一个月,算下来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正在采茶的水梅村村民潘树移说。

早年,水梅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仅能维持温饱。转机缘于浙江客商贾超投资建设万亩茶场,经过几年的培育,已经成为全县面积最大的白茶基地,每年的用工量达到1700多人次,仅人工工资支出就达上百万元。

三都是典型的山地县,土地破碎,境内相对高差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该县将劣势变成优势,立足自身特点,将水晶葡萄、黄桃、白茶、黑毛猪、食用菌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五大主导农业产业来抓。目前全县水晶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16.5万亩,黄桃3万多亩,白茶5万多亩,成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模式 利益联结带富群众

四月的周覃镇已经成了桃花的海洋,黄桃产业发展到了1.2万亩,覆盖17个村,除去已经挂果的桃林,今年刚种下的黄桃树苗已经成活,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黄桃产量高,第三年就能进入盛果期,还有公司负责保底收购,前三年还有‘特惠贷’入股的固定分红4500元,我家种了12亩黄桃,一家人以后的日子就不愁啦!”今年刚刚种植黄桃的贫困户韦十二说。

2014年,该镇从江苏引进客商创建贵州丰林公司,先后流转土地种植黄桃2000多亩,开启了周覃镇规模种植黄桃产业大幕。去年,该镇引进贵州喜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动群众种植。为解决农户缺乏启动资金难题,平台公司统一将“特惠贷”贷出,用于购买黄桃种苗、底肥、农药、化肥等物资,每年给予贫困农户4500元的固定分红,连续分红三年,本金由县平台公司偿还。对于不是贫困户的,三年产生效益后,在公司收购黄桃时,每亩扣除1000元成本。

黄桃成熟后,由贵州喜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市场波动价进行收购,加工桃保底收购价1元一斤,套袋黄桃则为3元一斤,解决销路的后顾之忧。

“产业发展不光要带富农户,还要强村,这样才能把经济发展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该县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秀举说。

今年,周覃镇流转了700亩土地建设黄桃种植示范区,内设品种示范区、黄桃加工区,新品种研发区,并将这700亩土地承包给各村贫困户种植,一亩土地返现700元给贫困户,种植效益为村级集体收入,再分发给群众。

不仅在周覃镇,如今全县的黄桃产业总面积已达3万余亩,带动了上千农户参与发展产业的行列中。

党建扶贫 提振水家人致富信心

“坝辉来了解放军,处处考察真用心。出谋划策还出力,群众致富又暖心。”今年初,一首脍炙人心的民谣在都江镇坝辉村流传,民谣中的“解放军”指的是省军区派到坝辉村的驻村帮扶小队。

为了带动村民发展,驻村小组与村支“两委”多处查考,最终选定了食用菌,首批免费发放菌包给8位贫困户产业试种,效果喜人。“种下来效果不错,现在我自己还在种食用菌。”51岁的杨昌文是8位进行试种的贫困户之一,良好的成效坚定了他种植食用菌的想法,如今他种了2600棒的食用菌,不到一年就赚了1万多元。“非常感谢政府给对我的帮助,我的爱人有伤不能工作,家里6口人要靠我养活,现在日子好过多了。”杨昌文言语里满是感激之情。

良好的试种成效,不仅坚定了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决心,更让坝辉村驻村小组信心十足。驻村小组积极引进企业,成立合作社,争取到1000万元集体帮扶资金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短短半年间,一个占地近40亩的集种植、冷藏为一体的生产基地拔地而起,实现全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外力助推,水乡的干部群众更加发愤图强。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都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战,组建“五支队伍”,运用“五项机制”,汇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稳步前行。

同时,借助国家宗教局帮扶三都的契机,组建脱贫攻坚信众共济队,围绕“助教、助农、助医、助困、助残、助老、助善”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广泛开展“扶贫共济·德善三都”活动,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扶贫济困作用。全面开展“1+N”结对帮扶和“手牵手”济困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著作者享有,
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其他疑问请联系896153354@qq.com

————— 三都便民生活 ————
便民查询
便民信息
同城服务
附近商家
三都征婚

   相关资讯